
除防疫宣導外,校內設置發燒篩檢站、教職員工每日體溫量測
一、 疾病概述
(一)流感的症狀
1.流感是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
2.症狀為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等
3.通常均在2-7天內康復
4.伴隨症狀為噁心、嘔吐以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伴隨呼吸道症狀而來
(二)流感的重要性
1.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
2.爆發流行時,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
(三)疾病的實驗診斷
1.經由鼻咽分泌物以及細胞培養
2.接種雞胚蛋進行病毒分離
3.直接取鼻細胞進行螢光染色或酵素免疫分析以偵測病毒抗原的存在
4.亦可採取急性及恢復期之血清-----分析是否具有特異性抗體以確認感染
二、 致病原-----流感病毒
三、 好發季節
(一)疫情的發生
1.流感為具有明顯季節性特徵的流行疾病,疫情的發生通常具有週期性
2.台灣地區位處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雖然一年四季均有病例發生
3.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流行的高峰期多自12月至隔年1、2月份進入高峰
(二)高峰季節
1.流感在台灣好發於冬季,尤其自10月開始病例逐漸上升,至次年3月後逐漸下降
2.秋冬時間正值流感及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達到高峰的季節
3.應及早防治,以避免感染後合併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的風險
四、 傳染窩
1.人是人類感染的主要傳染窩
2.病毒在哺乳類(豬)及禽類(鴨)體內常進行基因重組,可能產生新型病毒而造成大流行
五、 傳染方式
1.空氣傳播-----在密閉空間中
2.接觸傳染-----流感病毒可在寒冷低濕度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故可能經由接觸傳染
六、 潛伏期
短,通常1-4天
七、 可傳染期
1.成人-----症狀出現後3-5天
2.小孩-----7天
八、 感受性及抵抗力
(一)感受性
1.對於新血清型的病毒,大人、小孩均具有相同的感受力
2.感染後可針對原感染的病毒抗原產生免疫力
3.免疫力維持的期間及效力則視病毒抗原變異的狀況及感染的次數而定
(二)疫苗與免疫力
1.疫苗可提供針對疫苗株的血清免疫反應
2.個體先前已感染之相關病毒型疫苗具有追加免疫作用
3.流行的病毒型,免疫力常因暴露史與年齡成正比,因此學童的感染力最高
九、 病例定義
流感:以類流感監視之
(一)臨床病例:需同時符合下列三項條件
1.突然發病,有發燒(耳溫≧38℃ )及呼吸道症狀
2.有肌肉酸痛或頭痛或極度倦怠感
3.需排除單純性流鼻水、扁桃腺炎及支氣管炎
(二)非屬法定傳染病-----瞭解流行趨勢,做為政策參考
1.不需逐列通報
2.以定點醫師通報系統
3.採類流感進行監測
十、 預防保健
(一)衛教宣導
1.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接觸傳染
2.出現類流感症狀
a.發燒、咳嗽等症狀----及早就醫
b.防感染流感引起肺炎、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c.就醫後-----盡量在家休息,減少出入公共場所
d.外出-----請記得戴上口罩,注意咳嗽禮節
e.咳嗽打噴嚏時-----以手捂住口鼻,避免病毒傳播
3.流感流行期間
a.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地方
b.避免出入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c.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
(二) 接種疫苗
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施打流感疫苗
1.健康成年人-----大約可達70﹪-80﹪之保護
2.65歲以上等高危險群-----更應接受疫苗接種,以防感染流感引起併發症
2.登革熱防治


除請廠商全校除蟲以外,並配合體健科「全民總動員滅蚊大作戰」計畫全面防治登革熱
研擬報表,並清洗水溝,分發重點責任區
3.腸病毒
除宣導隨時洗手、定期檢查指甲外,食物的衛生也特別要求絕對的衛生乾淨

4.頭蝨檢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